前 言
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山丹军马场正值走向辉煌时期,军马场的经营方针是“军骡马为主,农牧结合,多种经营”的十三字方针。在这一方针指引下,1978年年初军骡马存栏数12742匹,牛13641头,羊30812只,猪9528头。全场总面积320万亩,其中林地2·03万亩,耕地35·47万亩,牧地206·82万亩,其它75·68万亩。农用拖拉机184台,联合收割机100台,汽车193辆,各种机引农具1000台左右,机床加工修理设备200多台,农副产品加工设备50台。那年有职工5680人,知青864人,总人口20000多人。完全中学5所,在校学生4000余人。工副业有电厂、机修厂、榨油厂、加工厂、磷肥厂、紫萤石矿、煤矿、石棉矿等。
1977年全场生产总值已达到2500余万元,其中牧业百分之二十,农业百分之四十一点二,工副业百分之三十八点八。利润也大幅度提高。平均每个农工年产粮油43470斤,折合粮食是60000斤,产值7400余元。在全国农业生产水平中也是名列前茅。
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马场由军队交给地方,马牛羊、草原、耕地、农副业、工业和新兴起的旅游业全部实行了个人承包制,早先的马场建制已是四分五裂,昔日辉煌已经远去,山丹军马场那永不忘却的农牧经验
每当翻看我的马场日记,看到当年马场那辉煌的数字,那一代一代马场人总结出来的放牧和农耕的宝贵经验,眼前立即涌现出几十年前马场那美丽诱人的景象。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,雪山脚下原生态的万里草原,群群的骏马在草原上驰骋,金灿灿的麦浪在微风下波浪式翻滚,百里飘香的油菜花摇曳着花朵,吸引着数不清的蜜蜂飞舞在菜花丛中。远处不时的传来牧马人 “我爱马场我爱马,马场就是我的家······” 的高昂歌声。
虽然历史不堪回首,但马场人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农耕和放牧经验,促使我不能让它们沉睡在我的日记之中。我要把它们记载下来 ,在马场历史的一页留下它们的印迹。
评论